王瑞領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已於2009年8月25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2010年研究生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課新增加的科目之一。這個學科在2010年考試中主要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所以,記憶方法非常重要。
記憶《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重要的會議是讓考生很頭疼的問題。下面,我使用『歸類記憶法』,把中國共產黨召開的會議進行歸類記憶。如下。
中國共產黨重要會議:
(一)黨的創建時期
1.『一大』(1921、7、23,上海),中國共產黨成立。
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黨的革命綱領。
3.『三大』(1923),確立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
(二)土地革命時期
1.八七會議(1927、8、7,漢口)
(1)內容:①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②通過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③決定發動秋收起義。
(2)意義: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
2.遵義會議(1935)
(1)內容:①解決博古等人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義: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革命的關鍵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瓦窯堡會議(1935):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三)抗日戰爭時期
1.洛川會議(1937):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決定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即人民戰爭路線),決定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
2.『七大』(1945,延安)
(1)內容:①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報告,提出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②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③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2)意義: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四)解放戰爭時期
1.七屆二中全會(1949,河北平山縣西柏坡)
(1)內容:①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開始城市領導鄉村時期;②指出黨的總任務是迅速恢復發展生產,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③告誡共產黨人要警惕『糖衣炮彈』的進攻。
(2)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9,北平)
內容:①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定新中國的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②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③確定了國旗、代國歌、首都、紀年方法。④決定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五)新中國成立後
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
內容:①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②選舉國家主席,任命國務院總理。
2.『八大』(1956)
(1)內容:①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②提出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③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
(2)意義:為我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3.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
(1)內容:①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②總結了建國以來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的錯誤方針,全面糾正『左』傾錯誤,作出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③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
(2)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4.『十二大』(1982):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十三大』(1987):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並制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6.『十四大』(1992):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7.『十五大』(1997):提出並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8.『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9. 『十七大』(2007):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歷程和成功經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體系作了科學概括;闡明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一步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和戰略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