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言語理解與表達這個模塊,相信很多同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
(一)備考時,最初接觸這個部分的題目時覺得不難,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練習之後發現得分率和最初沒有復習時差不多,並沒有顯著提高。
(二)做題時,會發現有的很有把握的題一對答案卻是錯的;或者有時覺得幾個答案都有道理,不知如何選擇。
(三)考試時,這部分題目閱讀量比較大,做題耗費的時間比較長,往往超出了預算的時間。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同學們對於言語理解與表達不是很了解以及一些主觀認識上的誤區所致。新東方北斗星公務員研究中心、新東方在線網絡課堂名師李雨欣老師帶大家了解言語理解與表達,以及考生容易步入的誤區、備考策略等。
一、言語理解與表達概述
(一)言語和語言
說到言語理解與表達,很多同學對於什麼是語言,什麼是言語的概念分的不是很清楚。簡單來說,語言是人們最重要的一種交際工具,而言語則是把語言符號按照語言的規則排列起來表達具體的內容。言語活動既包括表達過程,也包括感知與理解過程。
(1) 『言語表達過程』是一個人將自己內心的思想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過程。言語表達能力是人的一項重要能力,也是一種基本功。言語表達能力的高低,不僅僅能體現出一個人如何組織語言的能力,還能直接體現出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社交能力、性格等等。在公務員的日常工作中,不論是主持會議、發表演講,制定政策,上傳或下達工作指令,還是接待來訪,參加社交活動,個別交談,都需要言語表達能力。
國家考試行測言語部分關於言語表達能力測試的題型主要以選詞填空為主,一些地方考試除了選詞填空外還有選句填空、排序題和判斷病句。
(2) 『言語理解過程』是在閱讀並了解一段文字表面意思的基礎上,更深一層次理解語言文字之間的內部邏輯關系及內涵,進而掌握這段文字的結構和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國家考試行測言語部分關於言語理解能力測試的題型主要以片段閱讀為主,一些地方考試還會有文章閱讀,例如,北京地方公務員考試中言語部分就只有文章閱讀。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言語理解和表達能力的考察並不是僅僅局限於行測中,在整個公務員的考試中很多方面都體現出了對言語理解和表達能力的重視,比如在申論和面試中,都對言語理解和表達能力進行了著重考察。因此,提高言語的能力對於公務員考試是非常重要的,而言語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提昇也體現著一個人綜合能力的提昇。
(二)題型和題量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歷年國家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題型和題量的變化的特點,如下圖:
![]() |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03年到06年的題量和閱讀量變化比較大, 07年之後題量和題型開始趨於穩定,但是閱讀量開始提昇,同時難度也在增加。因此,想在這個部分拿到高分也是比較困難的事。
另外,07年以來選詞填空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就是開始出現成語辨析題,而且比重逐年增加,09年的20道選詞填空中有11題都是成語辨析,佔了選詞填空的55%,這個變化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四點誤區
歸納起來,同學們的誤區主要有以下幾點:
誤區一:『三不』。即不看書、不復習、不做題。有的同學有這樣的自信,我從小學到大學都學了語文,讀一段文章,選幾個詞對我來講有多難?憑這麼多年的基礎就可以應付考試了,因此,不需要看書,不需要復習,也不需要做題,這樣往往是感覺良好得分卻不高。
誤區二:『憑感覺』。即做題過程中大都是跟著感覺走,不去尋找題目的規律,也不使用一些做題的技巧。如果備考中以這種方式練習的話,得分率不會有大的提昇,而且做題速度也很難加快。
例如:國考07年第28題
28.節約其實就是這樣的_______行為,表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就是空調開多少度之類的細枝末節的問題,就是買大排量還是小排量轎車之類的問題,就是是否選擇一次性衛生筷之類的問題。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簡單 B.瑣碎 C.日常 D.普通
這道題單憑感覺很難答對,有的同學會受到『細枝末節』的乾擾而選擇B。這裡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我們在讀完題乾後會發現,空白處的詞應該同時和後面三個分句相對應,其中關鍵的一個分句是『買大排量還是小排量轎車之類的問題』,買車並不普通,也不是日常行為,更談不上瑣碎。因此,A在這裡最為恰當。
誤區三:『逐字逐句』與『一目十行』。即閱讀時要麼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生怕漏掉任何一點信息;要麼一目十行,一眼掃過就急忙去選擇。這兩種閱讀方式在言語考試中都不太可取。『逐字逐句』的閱讀有兩個缺點,一是,閱讀速度較慢;二是,閱讀時沒有重點,不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和結構。而『一目十行』的讀法雖然速度比較快,卻往往忽略了重點,容易掉進命題人的陷阱裡。
例如:國考09年第47題
47.一種經濟理論或者經濟模型是對經濟現象的某些方面的描述,它要比其描述的現實簡單。理論要捨棄不重要的東西。至於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取決於經濟學家的假設。假設不同,提出的理論也不一樣。經濟學家們對同一現象往往有很多的理論解釋,主要就是因為強調的東西常常不一樣。因此,理論就不等同於真理,可以爭辯,可以錯,也可以被推翻。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如何發展經濟理論 B.如何看待經濟理論
C.經濟理論的主要功能 D.經濟理論的內在本質
首先,從問題『這段文字意在說明什麼』我們得知,題目需要我們找出這段文字的主旨,很明顯題乾末尾有個重點詞『因此』,那麼『因此』之前的內容可以略讀,重點是要閱讀並理解『因此』之後的內容。選項B最為合適。對於這道題,閱讀時既不適合『逐字逐句』,也不適合『一目十行』。
誤區四:過於依賴專業知識。即當遇到涉及自己了解的專業知識時,為了節省時間不去閱讀題乾,直接選擇答案。當然,我們做題時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但不能過分依賴,因為,問題是結合題乾所提出的,脫離了題乾的內容,有時會陷入一種思維定勢,而掉進命題的陷阱。
三、六種備考策略
最後,就如何提昇言語理解與表達的得分率,我們推薦幾種備考和做題的方法:
1、注重平時的積累。多看報紙和一些期刊,這樣做的好處有三: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二是掌握時政熱點,利於常識的復習;三是可以多了解一些評論文章的寫作手法,也有利於申論的復習。這樣可謂是一舉三得。
2、善於發問。在平時閱讀報刊文章時不僅僅是讀,還要善於自己發問,如,這段的主旨是什麼?結構如何?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樣的觀點?等等。
3、閱讀時要留意文章或者片段的重要信息。科技文的重要信息主要是科技概念、科研發現、科研過程、科研的意義、前景等,閱讀時要注意獲取這些方面的信息,往往是考察的重點。社科文和文學性的文章,要注意學術觀點、論斷,寫作的意圖,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等,這些都是重要信息。獲取了這些重要信息,對提高答題速度是非常有幫助的。
4、以真題為主,模擬題為輔。真題,尤其是國家考試的真題,是公務員考試的風向標。通過真題的練習,我們可以更真實的了解考試的難度、特點,把握命題的變化趨勢。
5、分類總結。做題時要善於分類總結,例如,片段閱讀可按照主旨題、細節理解題、推斷題等將所做題目分類。或者按照題目考察的重點分類,例如,考察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考察對關鍵詞、關鍵句的理解等等。經過分類可對題目有更深層次的了解,下次再遇到同類題型時能夠節約做題時間。
6、熟用技巧。言語理解與表達的解題技巧很多,如尋找關鍵詞句、結構分析法等。有的同學雖然知道這些方法,但做題的時候就將這些技巧仍到一邊,仍然按照自己的思路解題。這樣,做再多的練習收效都是甚微的。因此,練習時要經常提醒自己,這道題是否可以運用某種技巧?這個技巧在這裡是否合適?盡量將題目和技巧結合起來,這樣熟練之後,這些技巧纔能在考場上發揮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