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題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中。構成事物的多種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結合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分析近代以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以及正確認識這種變化的意義。
【啟航提示】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一個發展階段區別於其他發展階段的標志。正確認識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其變化,是科學分析中國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不同時期方針政策的重要基礎。
2009年考生應從以下角度掌握這一問題:
(1)說明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內涵,分析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
(2)說明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以及由此決定的基本國情,分析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3)結合新民主主義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變化,分析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意義。
(4)分析科學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重大意義。
(5)分析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的主要觀點及其啟示。
相關知識點1矛盾及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1.矛盾是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及其關系。(1)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2)不同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各不相同,事物不同發展階段所包含的矛盾也相互區別,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要求人們在做事、想問題時,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1)構成事物的多種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2)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我們把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結合起來。
相關知識點2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其解決
1.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則是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了中國的基本國情。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極端不平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最基本的國情。
3.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解決:民主革命。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相關知識點3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及其解決
1.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1)新中國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殘餘勢力之間的矛盾。(2)從1953年到1956年底。到1952年,隨著國民黨反動殘餘勢力被消滅,鎮壓反革命運動取得偉大勝利,特別是土地改革的順利完成,使國內的階級關系發生歷史性的變化。因此,在解決土地問題以後,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國內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是中國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
2.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任務:(1)新中國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留任務,沒收國民黨官僚資本和繼續進行土地改革,鞏固人民民主政權,迅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2)從1953年到1956年底,黨的主要任務是完成社會主義改造。
3.新民主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使我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產生了根本變化,從而階級關系和社會性質也發生了變化,標志著中國已經從新民主主義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它開闢了中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代,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掃清了道路,創造了前提。
相關知識點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後的社會生產。這個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確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對長期以來把階級矛盾作為主要矛盾的錯誤的糾正。黨的八大深刻分析了我國主要矛盾的變化,適時地作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但由於『左傾』思想的乾擾,這一方針並未得到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否定了『以階級斗爭為綱』,決定重新將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3.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必須大力發展市場經濟,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相關知識點5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同樣存在矛盾,正是這些矛盾的運動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社會主義的矛盾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自我調整和完善而不斷得到解決,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所在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
2.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1)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樣兩類社會矛盾,這兩類矛盾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質的矛盾。人民內部的矛盾,是非對抗性質的。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屬於人民內部矛盾。(2)兩類矛盾性質不同,解決方法也根本不同。敵我矛盾是分清敵我的矛盾,需要用強制的、專政的方法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是分清是非問題,只能用民主、說服的教育方法,即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去解決。(3)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總目的是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為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向自然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和文化,鞏固社會主義新制度,建設社會主義新國家。(4)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除了對抗性的一面外,還有非對抗性的一面,是作為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的。官僚資本主義已經被消滅,民族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動力,與無產階級有過合作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它們擁護黨的領導,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在人民民主專政政權中,明確將民族資產階級包括在人民范疇之內。(5)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在經濟上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政治上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文化上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等。
3.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發展。它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的狀態、性質、解決途徑等的深刻論述,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分析社會主義社會客觀存在的基本矛盾;引導人們在實踐中努力探尋正確有效的方式方法去處理和解決這些矛盾;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為社會主義改革奠定了哲學基礎、提供了理論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