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題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試分析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努力使全體人民病有所醫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意義。
【啟航提示】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首次完整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理念,並將其正式列為中國共產黨全面提高執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闡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原則和主要任務。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明確了和諧社會建設的重點。
十七大提出的社會建設的重點包括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制度、社會管理六個方面。其中,教育、收入分配另有專題深入闡述,就業和社會保障已經分別在2005年和2006年以分析題的形式考查過,社會管理與考研政治知識點相距太遠、考查可能性很小。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關系人們的切身利益,近年來醫療體制改革進入關鍵階段,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2009年考生必須高度關注這一命題點。與此相關的命題角度主要包括:
(1)結合當前形勢,分析為什麼說『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
(2)結合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辯證關系,說明『和諧社會建設也要以人為本』;
(3)結合醫療體制改革的爭論,說明醫療衛生制度建設的目標、途徑及其重大意義。
至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原則、目標、任務等相關內容,不可能作為分析題的考查對象,考生稍作了解即可。
相關知識點1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
1.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橕,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1)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將『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格局擴展為四位一體。(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3.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矛盾普遍性原理,我們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並努力解決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發展不平衡問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腐敗問題等。(矛盾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我國具備社會和諧進步的有利條件:(1)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速昇級,將帶動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和城鎮化加快發展,市場潛力巨大;(2)勞動力資源豐富,科技教育具有較好基礎,社會政治保持長期穩定;(3)改革向縱深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將進一步激發社會活力和發展動力;(4)和平、發展、合作成為當今時代的潮流,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相互補充,外部環境總體上對我國發展有利。
相關知識點2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1.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1)人的發展相對於社會發展而言,可以從三個方面即全面發展、自由發展、充分發展來衡量人的發展。(2)人的發展不是脫離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實踐,也離不開社會關系。人的發展的全面性、自由性和充分性,歸根到底取決於勞動本身的發展。(3)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推進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
2.以人為本。(1)以人為本包括豐富的內涵:作為歷史觀,它強調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作為價值觀,它強調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為了人和塑造人;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它要求我們既要堅持運用歷史的尺度,也要確立和運用人的尺度,以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經濟和社會建設的出發點、目的和標准。(2)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價值目的。社會的發展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結果,人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又是社會發展的目的,社會發展的程度最終是通過人的發展程度來衡量的。
3.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以人為本統一於社會主義社會。(1)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價值目標,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2)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原則,它集中而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本宗旨,表達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使命。我們要以人為本,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諧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地推進人的全面發展。
相關知識點3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醫療衛生事業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老病死,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
2.近年來,我國衛生改革不斷深化、發展逐步加快。但是我國衛生事業發展不全面、不協調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醫療衛生服務不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的矛盾還比較嚴重。這些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醫療資源配置失衡;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突出;醫患矛盾突出,醫療糾紛增多;公共衛生體系不夠健全;等。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體現在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上,就是要堅持衛生事業維護公眾利益的宗旨,不以營利為目的,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特別要注重農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公共衛生需求。
4.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1)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2)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藥衛生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志,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