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學生不忙求職忙相親學得好不如嫁得好?近來,隨著畢業腳步的臨近,許多大四學生除了就業,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婚姻,而『相親』這個詞匯的出現率更是出奇的頻繁。
大四學生不忙求職忙相親,已經成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學得好不如嫁得好?
大學生戀愛從最初的『欲說還羞』到後來的『愛情是日常用品』,再到如今的『相親』甚至『在校結婚』,是『校園戀情』發展的新現象。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悄然抬頭,一些大四學生在忙著相親,或在網上發帖征婚,有的甚至走進了婚姻介紹所。
『我媽今天又打電話要我回去相親,這都已經是我的第三次相親了啊!』福建師大大四女生小蘭抱怨道。她母親在大四上學期就為她物色了好幾個青年『纔俊』,時不時打來電話催她回家相親。理由是:『趁著你現在年紀還小,抓緊時間找個優秀的男孩子先談著,等你年齡一大那就來不及了。』
小蘭母親認為,『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選一個好丈夫對女性的幸福有很大影響,女兒可以借助丈夫的『東風』拓展自己的事業,達到『乾得好』的目標。
榕城某高校已婚的在校大四女生陳同學說:『我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能夠在畢業之前找到一個愛我而又經濟條件不錯的男人,我感到很幸福。』當被問及對未來的期許時,她坦言:『我只想在家裡做個賢妻良母,好好地相夫教子。』
據了解,大四女生中持『學得好不如嫁得好』觀點的人不在少數。福建師大教育科學學院的黃慧娟老師分析認為,如今社會競爭激烈,高學歷知識分子群體的飛速壯大,導致了『高學歷未必保障高就業』的局面,這樣的局面使很多女大學生面對社會壓力時裹足不前,一心渴望尋求一條捷徑去成就理想的生活。她們想以結婚的方式,把男友家的經濟條件轉化成對自己未來高質量生活的保障。
大四的相親隊伍中男生也不在少數。福州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小林認為:『現在相親是件正常的事,大家畢業時都二十四五歲了,也是談婚論嫁的年齡了。有的在學校沒談戀愛,接受家裡的相親也沒什麼,再說也不是相了就一定結。』
強扭的瓜會甜嗎?
封建社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將本來不同生命軌跡的男女雙方往同一個方向指引,不知亂點了多少鴛鴦譜。而如今,許多父母由於只有一個孩子,他們一時難以接受孩子已長大成人的事實,無法放手導致過度乾涉。為了給子女尋覓『門當戶對』的好歸宿,為了不錯失自己挑選的『好姻緣』,這些父母煞費苦心地為孩子安排了一場又一場的相親會。
主張給孩子相親的家長大都持這樣的態度: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孩子自己一個人在外面挺辛苦的,不如回到父母身邊有個照顧;父母現在還可以動用一些社會資源幫孩子找個好工作;給孩子介紹的對象家境不錯,而且還比較熟悉,可以給孩子的婚姻提供一個好的起點。
調查發現,大四准畢業生有接近三成的同學面臨著大學一畢業就得准備結婚的壓力,其中大部分的『畢婚族』並非出自自己的本意,而是強硬的『逼婚族』所為。出現此類現象較為嚴重的多數是來自那些經濟欠發達、婚姻觀念較為落後的地區。『我們村裡的那些同齡人大部分都已經成家了,』來自莆田市秀嶼區的小吳透露說,『我的很多中學同學都已經成家了,有的小孩兒都好幾歲了,但他們大多過得不幸福。我由於考上大學的緣故一直拖著,家裡人擔懮的是害怕我年齡大了會嫁不出去,在我們家鄉像我這樣年齡還沒有成家的女孩子是屬於比較少見的。』
大學生對『相親』基本經歷了一個從內心反抗到向現實妥協的過程。被同學稱為『情場老手』的大四男生小林談起相親苦笑不已:『我高考一結束就開始了第一次「相親」,當時的那個女孩兒和我素不相識,雙方家長把我們約到一起喝茶。我們只是尷尬地聽著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自吹自擂」,最後互留下電話就匆匆收場……』小林統計了一下,自己經歷過六場的『相親會』,一年至少一次,也正是因為這個纔被同學戲稱為『情場老手』。小林坦言自己並不喜歡這樣的場面,只是礙於家裡人的面子纔勉強答應相親。
像小林這麼順從父母之命的人並不多見,同樣是大四准畢業生小邱同學卻是堅決不順服家裡人安排的『相親會』。他氣憤地說:『我就不明白了,要結婚的人是我自己,我都不著急,我家裡人卻比我還急,一個勁兒地給我介紹對象安排相親,難道這樣強扭的瓜會甜嗎?』
幸福要靠自己創造
福州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做學生工作的劉瑋老師表示,每個人成長環境不一樣,追求也不一樣。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大人們在社會中經歷了風風雨雨,就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感情都能一帆風順。而一些大學生想找對象,在自己的圈子中又找不到合適的,家裡介紹的,迫於父母的要求即使不願意還是會去。『愛情』並不代表不食人間煙火,現實的愛情也需要物質的保障纔能更加穩固。有的人渴望嫁入豪門,規避就業風險;有的為了留在父母身邊,無奈之下委曲求全;也有的因為經濟原因,迫切希望有個依靠。這些都可以理解,大四學生相親沒有對錯之分,只是要處理好事業和婚姻的關系。
黃慧娟老師也認為,並不能說想嫁個有錢的人家就是物質的女人,娶個有錢人的女兒就能少奮斗『三十年』。大學生相親不排除獲得幸福的可能,適當地把就業與婚姻相結合是一種理智的選擇。但是,一旦婚姻戀愛夾雜了交換的成分,注入了太多『功利性』,生活就可能存在隱患,比起個人奮斗和努力創造來說存在更大的不可控性,甚至可能會釀成苦果。大學生是年輕而且朝氣蓬勃的群體,對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大學生要認識到自己將承擔的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性別意識,勇敢地面對社會挑戰。
采訪中大多數同學表示,人們總是希望通過生活中一些較大轉折來改變命運,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把婚姻戀愛作為改變的籌碼從來都是有風險的,想『空手套白狼』的人得到的往往也是空中樓閣。理想的夫妻應該是事業上的得力助手,生活中的知己朋友。他們認為只有『乾得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纔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而且無論日後婚姻發生何種變故,也都有勇氣、有能力面對人生,重新構建自己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