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和網絡歌曲都出現在初中生的試卷上。記者 楊奇 攝
『我們語文考試裡有一道題是關於成龍的!還有一道題說的是《老鼠愛大米》!』我市幾所初中的初三年級聯合考試中,語文試卷引起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雖然試題所佔分數比例不大,但很多學生表示,這種試題貼近自己的生活,使自己感覺很『親切』,語文不再是種冷冰冰的面孔。
考試真新鮮成龍出現在語文試題中
日前,我市幾所初三年級進行了聯合考試,有兩道語文題顯得與眾不同。
在一道基礎知識考查及運用題中,給了學生們這樣一則材料,請學生寫出自己的看法:著名影星成龍出身在貧困家庭,從小被送進戲班,他刻苦練功,學到了一身好功夫,待他小有名氣後,有一次有人要他放下手中正在拍攝的電影,給他10萬元支票出演一個新劇本的男主角,而且另外10萬元違約金也替他支付。成龍覺得自己若是對正在拍攝的電影毀約,這個電影可能就要半途而廢,於是,他送還10萬元支票,繼續拍攝自己原來的電影。
記者看到,很多學生這樣寫出了自己的看法:成龍從小刻苦、為人厚道、信守承諾、明白事理、不自私、沒有為金錢而毀約;還有的學生答,無論出身與環境如何惡劣,只要自己努力、自己堅持,就一定會走上成功。
和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有關的,是一道改錯題,題的內容是:《老鼠愛大米》這首風靡大街小巷的網絡歌曲在向陽中學吃了『閉門羹』,因為擔心歌曲低俗,對學生有不良導向,學校禁止在校傳唱此類歌曲,此舉在學生中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學生說有趣感覺試題非常親切活潑
兩道題都比較簡單,但很多學生感覺這種『超出課本』的試題讓他們感到很親切、很自然、很活潑。
幾名在這次語文考試中獲得了較高分數的學生介紹,在各種考試中,學生本來最頭疼的就是試題跑出課本,這種題會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這次考試的語文題雖然出現了『課外內容』,但這種我們熟悉的『課外題』讓我們感覺更貼近,心理上更放松,而且覺得很有意思,原來語文也可以不板著面孔,說說咱們熟悉的人和事兒。如果課本上也多一些距離我們生活比較近的知識,我們學習起來興趣會更大一些。
記者發現,一些總分沒及格的學生也都順利地答出了這兩道題,而且很多學生在『成龍試題』中都得到了滿分。幾名學生介紹,考試時剛看到這道題感到挺有意思,讀起來也覺得比較通俗、易懂,答起來也沒有什麼難度,這種『課外題』比一些乾巴巴的材料、說教要好多了。
目的在引導語文老師解析新鮮試題
針對這套『新鮮』的語文試題,記者采訪了華育學校初三年級語文高級教師谷榮老師。
谷老師認為,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初一和初二年級都進行了名著閱讀,到了初三年級就要拓展自己的視野,進行大范圍、多層次的文化積累。作為語文學科來說,除了要讓學生學好課本上的知識外,還要讓學生多多接觸社會、多多吸收課本外的知識。毋庸諱言,現在的學生對影視明星和網絡歌曲都是比較熟悉的,由此產生的『追星族』也越來越多。作為教育者,應該隨時在教學中及各種場合、利用各種機會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人都不能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讓學生在接觸這些事物時有正確的認識。
從這兩道題來看,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只是一道改錯題,題的內容沒有涉及歌曲本身太多的東西。而關於『成龍試題』的材料,則能夠對學生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懂得從小吃苦耐勞、懂得適應惡劣環境、懂得誠實守信為人厚道、懂得人品和尊嚴……從學生們的答案來看,這種目的達到了。
檢測是目的能測語文能力就是好題
市教育局副局級調研員呂慧認為,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是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考試這種形式,主要是考查、檢測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主要是讓學生學習中國文字語言的運用。在該學科考試中,主要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多少、運用的能力、理解的程度。作為考試試題,考查魯迅未必距離我們遠,考查成龍未必距離我們近,主要是看教育者考查學生是什麼目的。能夠選一些新鮮靈活、學生喜聞樂見的材料,也是一種好的方式。只要沒有捨本逐末,為了趕時髦而淡化檢測學生的目的,就是好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