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飛速發展,網絡已成為青少年學生學習現代知識、交流思想和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但是,不少學生由於把握不准尺度而沈迷網絡,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相關調查表明:許多孩子由於迷戀網絡而輟學、離家出走,甚至違法犯罪的現象屢屢發生,必須引起家長的注意。
一般情況下,孩子沈迷網絡都與他們生活的環境有著密切關系,特別是家庭環境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的家長只關注學習成績,孩子每天的生活單調枯燥,網絡便成為他們心靈的寄托。有的家長只忙於自己的工作,缺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孩子就把電腦當作精神靠山。為此,家長需要從多角度切入,讓孩子的精神生活豐富起來。
首先,家長應和孩子多一些換位思考,多一些思維連線,多一些心靈溝通,多一些情感對接,以親情的感召力和親和力,促使孩子的情感回歸,使他們在感受家庭溫暖的同時,逐步淡化『網情』。例如,每天摟摟孩子,拉拉他們的手,雖然是短暫的肌膚接觸,但許多期待的信息會傳遞到孩子的心田。抽時間與孩子聊聊天,傾聽他們談學校、談班級、談同伴,雖然是三言兩語,但溫馨的話語會滲入孩子的情感系統。家長應該相信,親情的力量一定會抵御網絡對孩子的誘惑。
其次,注意培養和發展孩子的多種業餘興趣和多彩的生活情調。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所以專注並對某一方面產生很強的興趣,是在其情感反映的過程中,有個興奮灶在起作用。如果想對其進行調整和改變,必須建立其他新的興奮灶,對原有的興趣進行乾擾和遷移。為此,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廣泛的興趣愛好,教育和引導他們在學習之餘踢足球、游泳、與伙伴進行體育鍛煉,唱卡拉OK、下棋打撲克、看武俠小說、聽音樂、和同學結伴外出,使他們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實。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了新的興趣愛好,體驗到新的樂趣,舊的情結就會慢慢淡出。
再次,指導孩子把握好上網的『度』。教育他們利用網絡的便利豐富知識、擴展視野,但不可沈湎於無邊無際的網絡游戲之中而不能自拔。
青少年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孩子迷戀網絡,要及時地教育和引導,不可推諉放棄。只要家長及時幫助孩子理順思路、調整狀態,他們一定可以按照正常的軌跡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