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學只有幾天時間了,可上初一的小林依然每天睡得很晚,早上卻賴在床上不願起來。媽媽擔心地說:『這樣開學以後怎麼能適應新學期?』
記者調查發現,暑假接近尾聲這段時間裡,有的孩子在狂補作業,有的孩子在盡情玩耍,弄得自己很疲憊。如何以良好的狀態迎接新學期的開始?記者采訪一些班主任老師和心理專家。
學生要做好心理和學習准備
二一九小學的安文雯老師深有感觸地說,以往,每到新學期開學時,許多學生都不在狀態,滿腦子想的還是假期裡旅游、電子游戲、美食等,造成剛開學的一段時間裡學習感到吃力。她說,開學前,學生應該首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和學習准備。家長應該帶孩子到學校轉轉,看看學校有什麼新變化,讓孩子迅速進入角色。另外,學生們應該在開學前1周時間裡有計劃地進行一些預習與復習,到書店裡去看看新書,逐漸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購買學習用品,購買的過程也是讓孩子收心的過程。
家長要給孩子積極影響
一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初中老師告訴記者,家長也應給學生正面、積極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家長應該與孩子交流新學期的打算,多表揚、鼓勵孩子,給孩子以信心,讓孩子對新學期充滿期待,開學後更有勁頭。
安老師強調,根據以往的經驗,那些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學生換班主任後,有些家長常常會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滿情緒,這樣無疑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另外,要讓學生確立新的目標,不管上個學期成績如何,新學期就是一個新起點。家長要切合孩子自身實際,有的放矢地與孩子一起制訂學習目標。
專家認為調整生物鍾是關鍵
上學遲到、上課精力不集中、下午昏昏欲睡……這幾乎是每個學期之初同學們常犯的毛病。放假時,許多同學的生活秩序被打亂了,晚上睡得很晚,早上又不能按時起床,如果開學後『生物鍾』還像這樣在『放假』,當然難以盡快適應正常的學習生活。另外,暑假和開學後生活狀態的巨大差別,會讓部分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難以接受。暑假的松弛狀態會使他們產生留戀,從而對開學後要面對的緊張學習產生懼怕心理。
心理專家提醒,在開學之前,家長應該督促孩子逐漸調整作息時間,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與正常的作息時間接軌,按照平時正常上學的時間起床、飲食、就寢。這樣纔能讓孩子盡快緊張起來,從而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新學期。(車瑩 倪穎)